鲁西矿业会宝岭公司构建全周期培育体系,通过轮岗历练、师带徒等举措,助力大学生完成从校园萌新到岗位能手的转变,为矿井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轮岗历练强本领,多岗实践促成才
(对新入职大学生开展现场教学)
“多岗位实践让我跳出了专业局限,清楚了从矿石开采到成品输出的全链条流程,对企业安全生产有了更系统的认知。”大学生韩喆枫感慨。
为帮助实习期大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生产全流程,会宝岭公司推行跨区队科室轮岗机制,打破单一岗位局限,根据大学生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其在采掘、机运、选矿等专业区队开展轮岗实践,覆盖安全、生产、机电等关键环节。轮岗过程中,明确各岗位学习重点,在生产区队聚焦作业规范、设备操作与风险排查,在科室参与工艺优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我们设计轮岗机制时,特意避开‘单一岗位实习’的短板,就是想让大学生跳出‘书本认知’,通过亲身参与不同环节的工作,直观理解安全生产的整体性。”公司组织部门负责人表示,轮岗前结合大学生专业制定“一人一策”轮岗计划,轮岗过程中安排专人跟踪记录学习情况,确保每一次轮岗都能让大学生有收获、有成长,为后续精准定岗打下基础。通过多岗位沉浸式体验,大学生不仅能系统掌握不同环节的安全生产要求,还能快速熟悉企业业务架构,为后续精准定岗、高效履职筑牢基础。
“师带徒”精准帮扶,言传身教涨经验
(签订师徒协议)
会宝岭公司以“传技艺、帮成长、带队伍”为核心,持续深化“师带徒”活动,让技术精湛的老职工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们选师傅,看重的是能不能把真本事教给年轻人,比如怎么快速排查设备小故障、怎么优化生产流程,这些都是青年职工最需要的。”党委组织部部长王慧超说。结对前,他们根据青年职工的专业和薄弱点“搭对子”,比如学机械的大学生朱俊,就匹配了擅长机电设备维护的吕现波,再签订《师徒协议》,明确“3个月掌握设备日常检查”“半年能独立处理常见问题”具体目标。
专项计划+服务保障,为人才成长搭台赋能
(召开新员工欢迎大会)
除了常态化培养,会宝岭公司还通过专项计划与专属服务,为不同类型人才量身定制成长路径,解决发展后顾之忧。在专项培养上,落实鲁西矿业“源动力”与“基石工程”两大计划,同时开通人才服务站,总站设在红色驿站,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对接需求,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梳理其成长路径,针对工作生活中的难题分类施策,真正搭建起“一对一”帮扶平台,让人才安心干事、全力成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先到区队摸透生产流程,再去科室学习管理思路,这种‘接地气+拓视野’的培养模式,为新入职大学生搭建了成长阶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培训模式,创新培养机制,助力青年人才在岗位上快速成长。”会宝岭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九周表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