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南化工液体二氧化碳新装置迎来投产进程中的关键节点——168小时性能考核。作为装置正式投运前的核心检验环节,考核期间需持续收集运行数据,这意味着新装置必须保持满负荷生产状态。叠加原有装置产能,生产单位液体二氧化碳新老装置合计日产规模达到672吨以上,创历史新高。新装置开启关键时刻,满负荷生产迎销售大考。产能的大幅提升,对煤化供销公司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方面需同步加大销售力度,确保新增产量 “产得出、销得掉”;另一方面需确保“卖个好价格”,做到稳产优质高“效”。面对双重压力,煤化供销团队以高效协同应对市场考验。
前置布局精准施策,多维发力破解产销难题。为确保新增产能顺利达产达效,煤化供销公司在装置开车前便启动前置工作,积极开发客户,拓展市场,加强产销协同,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全方位保障方案。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摸排周边市场动态,重点研判区域内产能扩张趋势及竞争格局变化,精准掌握客户需求,为迎接销售大考做好充分准备。
该公司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建立“动态营销策略库”,根据市场供需变化灵活调整销售策略,有序衔接各类销售订单,确保产销节奏同频共振。为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他们强化产销协同,建立定期产销协同会议制度,实时同步生产装置、库存余量与销售订单信息共享,实现“生产-库存-销售”全链条信息畅通。
同时,针对二氧化碳充装运输环节可能出现的瓶颈,煤化供销多次委派业务负责人前往鲁南化工现场协调沟通。从产品低温储存特性、装置实际产能规模,到储罐库存承载能力、车辆充装运输效率、销售流程优化等维度,团队逐一梳理痛点,提出 “优化充装流程、增设临时充装位、提前预报车辆到厂时间” 等系列改进建议,有效减少客户车辆等待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客户流失风险,在稳固现有合作客户的基础上,成功拓展5家新客户,为产能释放筑牢市场根基。
考核达标产量稳,达产即达效交出亮眼答卷。经过7天7夜的连续奋战,生产单位液体二氧化碳新装置于8月9日顺利完成168小时性能考核。考核结果显示,装置各项运行参数均达到设计标准,产品纯度、产量稳定性等核心指标全部合格,标志着新装置正式具备稳定投产条件。截至目前,新装置已平稳过渡至常态化生产阶段,日产规模稳定在设计产能区间,与老装置协同实现合计日产约672吨的目标,真正做到 “达产即达效”。煤化供销通过前期精准布局与过程高效执行,不仅实现了新增产量的100%销售,还将产品销售价格同步提升100元/吨,实现量价齐升。
锚定未来谋新局,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此次新装置顺利通过考核并实现达产达效,为生产单位拓展气体产品版图、完善产业链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煤化供销部门将继续以市场为核心,聚焦三大方向发力:密切跟踪行业动态,建立同行产能、价格、客户结构 “三位一体” 监测体系,及时捕捉市场变化;深化产销协同,探索 “以销定产” 柔性生产模式,进一步优化订单响应速度与发运效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重点挖掘新能源等领域的潜在需求,推动二氧化碳产品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为兖矿能源化工板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