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唱响主旋律

东滩煤矿:系统优化施工流程 实现掘进效率新突破

作者: 林海 陈勇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近日,东滩煤矿在6302运顺巷道掘进工程中取得新突破,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施工流程优化,显著提升了巷道掘进效率,强化了作业安全保障,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矿井生产接续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高效掘进积累了宝贵经验。

东滩煤矿6302运顺巷道设计全长1343米,是该矿生产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对保障矿井正常接续具有重要意义。截至优化前,该巷道已顺利完成544.4米掘进任务。由于该工作面地质条件较为特殊,作为顶空巷道,其上方为6303工作面采空区,与上部采空区岩柱厚度在7.7米至12.5米之间波动。3煤层厚度在3.35米到3.74米之间,巷道沿3煤顶、底板掘进。这一地质条件虽然为高效掘进提供了一定便利,但也对施工安全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采掘接续紧张、设备转换效率低、人员配置需要优化等多重挑战,东滩煤矿组建了由生产技术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和施工区队共同参与的专业团队,从接续方案、施工组织、断面设计、支护参数和工序管理等多个维度入手,开展系统性、全方位的施工流程优化研究与实践。

接续方案优化,科学规划节省转换时间。传统的接续方案采用顺序作业模式,这种方案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设备转换时间长、人员适应慢等明显弊端,严重影响掘进效率。经过深入研究和技术论证,该矿技术团队对接续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在63下03切眼扩刷同时,组织生产准备队伍提前安装EBZ230M-2型掘锚机,在扩刷后直接进入掘进。这一优化不仅减少了设备调动时间,更实现了工序间的无缝衔接。经过实践验证,新方案成功节省了4到5天的头面转换时间,为矿井接续赢得了宝贵时间。

施工组织创新,超前培训实现快速适应。东滩煤矿创新性地制定了《6302运顺生产组织方案》,采用“提前介入、以老带新”的组织方式。该矿从综掘二区抽调8名经验丰富的职工,与综掘一区智能班组4名技术骨干共同组成新的培训学习班组,提前进入6302运顺工作面,全面负责设备完善和调试工作,通过实际操作熟悉设备性能和工作原理。在培训期间,该班组不仅完成了人员技能提升,还完成了16米的进尺任务,真正实现了“培训生产两不误”。

在切眼扩刷工程结束后,综掘二区进入6302运顺工作面时,前期经过培训的熟练人员分散到各个生产班组中,起到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这种组织方式使新进场队伍仅用了两天熟悉时间就实现了每天8排的高进尺,创造了头面快速转换和新设备快速适应的新纪录。

断面尺寸优化,满足先进装备施工需求。该矿技术团队在对掘锚机工作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由于掘锚机操作台设置在设备上方,整体高度较高,原有的3.6米巷高严重限制了设备正常运行,特别是机载临时支护系统无法完全打开,存在安全隐患。通过精密计算和多方论证,团队决定将巷道高度调整为3.9米。这一调整既满足了掘锚机的运行空间要求,确保了机载临时支护系统能够正常使用,又不会过度增加巷道掘进成本,实现技术、经济合理性的双统一。

支护参数优化,科学设计提高支护效率。支护参数的优化是本次技术改进的重点之一,该矿技术团队通过对围岩力学特性和支护系统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对支护参数进行了两项关键调整:一是优化顶板锚杆布置方案,调整第2、3根锚杆的间距,使上部3根锚杆能够实现同步支护。这不仅显著提高了支护作业效率,还有效增强了顶板支护强度,为现场施工安全提供了更好保障。二是改进帮部锚杆施工顺序,将帮部锚杆布置滞后顶板锚杆半排施工,这一调整为钻臂调整提供了更大操作空间,进一步提高了支护作业的整体效率,减少了工序间相互干扰。

新工艺的实施建立在精准的地质评估和实时监测基础上,东滩煤矿通过多维度、系统化的优化措施,6302运顺巷道掘进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实现安全生产与效率提升的有机统一。东滩煤矿矿长郭传清表示:“6302运顺的施工优化经验为我们证明了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可以实现效率与安全的双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面总结本次优化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动煤矿掘进工作的智能化转型,展现传统能源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与潜力,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