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唱响主旋律

杨村煤矿:攥紧“账本” 抠住“成本” 挣出“真金白银”

作者: 林枫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今年以来,杨村煤矿坚持节支是金,降耗为银,树牢“挣钱”意识,紧紧攥住成本“账本”,聚焦生产经营中的成本“可控点”与效益“增值点”精准发力、精打细算,真正从钢铁煤泥里“榨”出“真金白银”。

盘活闲置资源“变废为宝”

“这4台风送式喷雾机虽说使用年限久了,维修起来费劲儿,但有旧设备能用,就坚决不买新的。光这一项,我们就节约了16万元资金。”提及刚修复完成的喷雾机,生产服务中心的李沛如、刘涛难掩欣喜。经过一个月的拆解、检修与调试,这批原本闲置的设备成功“重新上岗”。

在该矿,“以旧换新”“有旧不领新”并非简单要求,而是贯穿地面到井下的硬性准则。广泛发动开展修旧利废、节支降耗活动,从设备零件的回收复用到生产材料的精准管控,营造“节支等同增收、修旧就是降本”的浓厚氛围,确保物尽其用、材尽其能。

随着该矿“分类-评估-处置”全链条管控机制的持续深化,打出一套资源盘活“组合拳”。通过“地毯式”摸排,摸清闲置资源底数,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打通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供需对接渠道,让你家的“闲置包袱”转化为他家的“可用财富”。

7月份,该矿盘活存量物资48万元,修旧利废创效超64万元,超出月度计划30%,油脂回收量同比增长35%,真正让闲置资源成为矿井增收“活水”。

盯紧“浪费点”攻坚“改善点”

“煤质发运中心组织专人对煤炭中的木块、矸石进行挑拣,提升煤炭品质;掘进工区通过加装挡煤护板,解决了掘进机漏煤难题……”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周兴周正对7月份浪费识别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盘,从问题发现到整改落实再到效果评估,每个环节都形成闭环,以“精准识别”推动“高效降本”。

为从源头杜绝浪费,该矿专门成立浪费识别专项小组,定期深入生产一线识别设备运行、流程操作、资源消耗中的“浪费点”,形成“识别浪费”改善清单。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实行“对账销号”,真正将有限成本、时间等资源,转化为看得见的价值。

“以前掘进机一运旋转台漏煤严重,每班都需多安排1名职工清理煤矸,既浪费人力又损耗煤炭。现在加装了挡煤护板,漏煤问题解决了,人力成本省了,生产效率也提上来了。”近日,该矿掘进工区一项自主改善项目解决了掘进机一运旋转台漏煤问题。

“浪费点”就是“改善点”,更是“增值点”。

该矿把自主改善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建立“提案-评估-实施-推广-激励”全流程机制,鼓励职工从岗位实际出发,开展小改小革、自主创新。

今年以来,该矿共收到自主改善项目7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00万元,职工的“金点子”真正变成矿井的“实效益”。

巧打用电“时间差”严控“跑冒滴漏”

面对生产用电的刚性需求,该矿没有“被动买单”,而是“主动出击”。科学制定避峰填谷用电管理办法,为电力成本划出“硬杠杠”。通过科学调控生产节奏,积极推进“避峰填谷”用电策略,锁住“电力”成本底线。

该矿以“优化生产组织、精准调控运行”为核心,针对不同设备的运行特性,实施“错峰运行、科学用电”策略,制定详细的错峰用电启停“一览表”,在电价“峰期”时段,集中开展设备常规检修、保养维护,避免高成本用电;在电价“谷期”则全面发力,主排水泵保持“全谷期”排水,延长主煤流系统、辅运系统的“谷期”运行时间,同时灵活调整主副井检修时间,让设备在用电高峰“歇脚”、低谷“发力”。在3332-2、3336、3340掘进工作面及325撤除工作面时,推进3套局部通风机变频改造,节电40kW・h,让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

办公区域的“跑冒滴漏”也是管控重点。开展用水用电突击检查,严格规范空调温度设置,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维修更换老化的用水阀门、供水设施,从细节处减少资源浪费。

今年上半年,该矿总用电量峰谷比达到71%,仅电费就节约43.1万元;地下水用量较2024年同期下降13.6%,自来水用量同比下降19.7%,水价成本节约30余万元,上半年累计节支超73万元。

“控本不是口号,增效不是空谈,挣钱才是发展之道,我们将积极应对当前煤炭市场的严峻挑战,多措并举,切实把节支降耗工作落到实处。”该矿党委书记、矿长郭赵虎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