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庄煤矿不断探索降本增效方法和途径,通过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加大设备智能化升级和修旧利废工作力度,进一步挖掘降本潜力,为矿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锚定核心任务,构建降本增效工作体系。该矿始终将降本增效作为推动生产经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矿属各单位严格落实关于成本控制的各项要求,以“全员参与、精打细算、持续改进”为工作导向,构建起一套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的降本增效工作体系。他们组织全员学习降本增效相关文件精神,通过班前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让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清楚降本增效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和具体路径,激发干部职工主动参与降本增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矿井主人翁精神。同时,各基层单位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成立降本增效工作小组,由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明确各岗位在降本增效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形成“组长统筹协调、骨干带头落实、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并定期对降本增效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确保降本增效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深化精细化管理,筑牢成本控制基础。该矿把精细化管理作为降本增效的关键抓手,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以精准管控实现成本有效压降。严格执行物资领用审批制度,建立物资领用台账,详细记录物资领用时间、数量、用途及领用人,杜绝物资浪费和不合理领用。根据生产计划精准测算物资需求,合理制定物资采购计划,避免物资积压,减少资金占用。优化生产作业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在日常作业中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时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和生产问题,并安排专人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避免因隐患和问题拖延导致生产停滞或成本增加。通过提前发现隐患、快速解决问题,有效降低了生产事故发生率,减少了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推进设备智能化升级与修旧利废,挖掘降本潜力。该矿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工作,贯彻“颗粒归仓、物尽其用”的管理理念,最大限度挖掘设备和物资的使用价值。建立完善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设置专门的分类回收区域,将废旧的电子设备、机械设备零部件、钢材等进行分类存放。组建由技术骨干组成的修旧利废维修小组,对回收的废旧物资进行修复利用。维修小组坚持“能修不换”原则,运用专业技术对废旧的轴承、齿轮等设备零部件进行检测、维修和调试,经检验合格后重新投入生产使用,减少了新设备、新物资的采购量,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同时,积极引入智能化装备,降低人工操作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投入,实现了降本与增效的双重目标。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