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唱响主旋律

正通煤业:做好人才“引育用” 赋能发展强引擎

作者: 刘慧娟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6日

西北矿业正通煤业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落实山东能源集团“31789”工程,大力实施“璞玉”计划,广纳人才、厚待英才、善用贤才,让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在企业发展征程上绘就“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广开门路引贤才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长期受煤系上覆白垩系含水层影响,不仅增加了井下排水成本,更对开采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该公司地测、防治水副总工程师蔺成森坦言。

如何精准预测水流、有效疏降水源,成为横亘在该公司高效开采面前的一道鸿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面对技术瓶颈,该公司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引才理念,将“引才”与“破题”紧密结合,主动对接西安科技大学牛超教授团队,精准锚定地质与水文领域专业优势,系统开展白垩系沉积特征与地下水运动规律研究和联合攻关。

这一合作是正通煤业“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破难题”的典型实践。近年来,该公司持续拓展引才维度,在推进校企联合定向委培、校园专场招聘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引才,大力实施“项目化引才”和“柔性引才”,多渠道扩大专业人才队伍。

“目前,我们已与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并在冲击地压防治、地测防治水、煤层防灭火等关键领域,成功引进10支专家团队,18名博士后,为公司防灾治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该公司副总经理任邓君说。

在大力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进行“输血”的同时,该公司同样重视青年技术人才的“造血”功能。近三年,他们共招录大学生56人,其中研究生16人,本科生40人,采矿、机电、测绘等煤矿主体专业占比近70%。一批批年轻力量迅速成长、扎根岗位,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后备力量。

精准滴灌育良才

9月11日,在该公司业水处理站监控室,实习大学生张薪鲁正跟着师父杨娅红,认真学习生活饮用水车间自动化操作流程。“首先得摸清操作界面分布,上面是原水池、清水池控制区域,中间是多介质和活性炭过滤器罐操作按钮,最下面就是反渗透装置调控面板,每个区域的参数都得盯紧……”杨娅红指着屏幕耐心讲解。

强化人才储备,要“引得来”,更要“育得出”。在正通煤业看来,唯有完善培养计划、畅通成长通道,才能让人才真正扎根企业、快速成长,从“新鲜血液”蜕变为“中坚力量”。

“我们坚持人才培育‘精准滴灌’,针对实习大学生、年轻干部、技术人员等不同群体的成长需求,量身定制差异化培养方案。”该公司副总政工师、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明介绍。他们深入推进“导师带徒”“一对一”培养模式,抓实实习大学生岗前培训、轮岗交流,加码年轻干部挂职锻炼与技术人员素质提升。

该公司由安培中心牵头,围绕重点群体开展分类培训,截至目前,已先后完成50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42名其他从业人员、111名TBM、掘锚一体机司机、维修维保人员、区队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培训工作,有效缓解一线队伍人才需求压力。

“光有培训不够,还要以赛促练、以比促学。”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该公司还专门开展井下生产工区管理人员技术比武活动,115名管理人员通过“理论考核+现场实操”双重检验,综合比拼灾害预判、设备故障排除、应急救援等综合能力,主动钻业务、学技术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

量才适用尽其才

精心培育出的人才,如何精准匹配到最需要的岗位、真正实现“人岗相适、用当其所”?

走进该公司安全监察部学习室,井下跟班安监员公开竞聘正紧张有序地推进,5位评委从“专业理论、现场处置、应急应变、岗位认知”等多方面对竞聘者进行考评。

“从制定详细竞聘方案、严格报名资格审查,到组织理论考试、实操考核、综合面试,我们确保每个环节均公开透明,真正让有能力、想干事的人站出来,把最懂安全、最会处置的人才放到安监关键岗位上。”该公司安全监察部部长谭延军说。目前,竞聘选拔出的6名安监员,录用结果已进入公示阶段。

据了解,公开竞聘是该公司择才用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该公司坚持以制度为纲,规范选拔流程,扎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落地。他们一手抓人员选拔聘用,严格把好“入口关”;一手抓年度考核结果运用,畅通‘出口关’,通过民主推荐、资格审查、综合考评等多环节,做到凭能力用人才、用实绩比高低、以贡献论英雄,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该公司已通过上述规范流程累计调整干部43人次,其中成功选拔13名主管、主办级管理技术人员,为中层管理队伍注入新鲜活力;同时依据2024年度考核结果,对10名考核“下”的管理技术人员进行调整,其中4人平职调整,2人转任中级技术岗位,2人降职,2人免职,以实际行动推动选人用人机制落地见效。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我们会继续在矿井‘硬件’与‘软件’上同等发力,在‘物质’与‘精神’上同等激励,积极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以硬招实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营造出政策留人、服务留人、事业留人的大环境,让人才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张金魁表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